[Books] 大明王朝1566(上)

这部书的牛逼之处在于:

以改稻为桑为明线,以新老权力斗争和交接为暗线,展现封建专制统治的运行规则。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你的家人都在等你过年哪。你就不能改个说法?”

也许有人认为,愿意为了理想/正义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我认可他们的勇气,曾经的我也是这样的人,但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现在的我并不这样会这样做,因为我不认可这样做的智慧。内在可以见势不屈、见威不惕,这叫勇气,但是外在的行为上要以保护自己,尤其是身体,为第一优先级。死人或许更容易成为英雄,但是世界是被活人改变的


以前的我,知成不知败,知进不知退。有勇气、有志气是好事,这是当男主角的基础。但是没有智慧支撑,到头来吃亏的总是自己,活不过三集怎么做男主角?现在我遇到conflict会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个fight值不值得我pick?”,“能不能迂回的fight?”


“仰赖皇上如天之德,和大家实心用事,最艰难的日子总算过去了。”严嵩不紧不慢地开始给会议定调子,“去年两个省的大旱,三个省的大水,北边和东南几次大的战事,再加上宫里一场大火。说实话,我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皇上宵衣旰食,大家累点全都应该。“

贵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也得宵衣旰食,位极人臣的内阁首辅大臣也得996,要不说众生皆苦呢?


“二十年的君臣默契,大殿里的严嵩甚至知道里面的嘉靖现在站在哪个方位等听他接下来的话”

不要把上级想的太高了,即使他是皇帝。心态上任何人都应该是和你平级的“同事”


“他已经悟到了“太极”政治的真谛——政不由己出,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去争。做对了,他便认可;做错了,责任永远是下面的。万稳万当,不如一默。任何一句话,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你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

嘉靖就是典型的故弄玄虚、尸位素餐的leader,有能力但是只想用能力满自己的私欲


“朕刚才念的是唐朝李翱的《问道诗》。朕最喜欢就是最后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你们这些人有些是云,有些是水,所作的事情不同而已。都是忠臣,没有奸臣。”

嘉靖虽然不是能把公司做好的CEO,但却是是一个玩弄政治满足自己私欲的高手


“调派二十名太监二十名宫女过去伺候。”

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成天琢磨的都是怎么奴役同类。当然,今天也不遑多让


“跟了我这么多年,天天教着,牛教三遍也会撇绳了。瞧你那嚣张气,为了急着往上爬,二十九打死了周云逸,今天又抢着去报祥瑞。我不计较你,宫里这么多人不记恨?还有周云逸那么多同僚,还有裕王!要找死,也不是你这个找法。”

菜,是原罪。哪朝哪代都一样。不从错误中学习,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迟早要为此付出代价。


“做官要三思’!什么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什么是为官之道?就是在一个垃圾的system里,保护好自己,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什么是做人之道?就是在这个垃圾的世界里,保护好自己,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这两者是相通的


清流和严党的斗争,本质上是裕王和嘉靖的斗争,是新老权利交替的斗争。所以说,政治是残酷的,即使亲生父子也是如此。普通人能够看起来父慈子孝,主要是因为三瓜两枣没什么好争的,人性就是这样


而裕王和嘉靖的矛盾核心在于长期价值和短期价值。嘉靖自然想好好享受,可是嘉靖爽了,把自己的家业竭泽而渔,就会给裕王留下一个烂摊子,所以裕王在隐隐和他作对。当然,要是因此觉得裕王是好人,那就太肤浅了,他也是为了保护好传到自己手里的家业。


百姓们站住了。马宁远厉声地说道:“本府台现在就一个人站在这里!敢造反的就过来,把我扔到这河里去!”

这本书牛逼的地方在哪里呢?就在于所谓的“反派”也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或者说,在政治里没有反派,只不过是想法不同而已。


那个会说中国话的商人立刻向杨金水翻译道:“他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花纹图案要设计出这种变化。” 杨金水笑得更矜持了:“真正的贵人换了衣服是不愿意让人家一眼看出的。仔细看才知道一天换了四次衣服,这才是贵人。”

中国这种国家和文化,一看就是祖上阔过的。old money也炫耀,但是只炫耀给懂得人看


胡宗宪此时眼中那点笑容都收了:“我天朝有的是丝绸、茶叶、瓷器。但不卖人。”

这个世界就是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确实是天朝上国;在专制统治这一块,中国也是毫无争议的number 1。不过很可惜,被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降维打击了


“爹!”严世蕃走到躺椅前,将那封奏疏往严嵩旁边的茶几上一摆,“胡宗宪这封奏疏摆明了是讨裕王他们的好,东西都摆到您老眼前了,您老还护他的短?还说他这只是跟我过不去。我是谁?我不是你老的儿子吗?你老都八十一了,怎么就不想想,哪一天你老致仕了,或是百年了,除了你儿子没退路,谁都有退路。”

严世藩也不容易。以他的年龄本该站在裕王一边,可惜他爹是严嵩,他没得选。站在旧势力的嘉靖那一边,年纪轻轻就能扶摇直上,可是等到旧势力衰败的那一天,他也会年纪轻轻跟着毁灭。当你读历史,能够读出“不得已”三个字的时候,你就真正的读懂了历史


“改稻田为桑田是为了多产丝绸,产了丝绸是为了变成银子。丝绸不好,西洋那边就不要。让那些百姓自己去改,产的丝都卖给了小作坊,织的绸便卖不起价。”

这里面竟然还有国企vs私企的隐喻,厉害


“世蕃,你这就拿着这封奏疏去司礼监,在皇上去裕王府前想办法递给吕公公。请吕公公到了裕王府再把奏疏当面给皇上,让皇上当时就给旨意。”

在玩政治这一块,中国历史上比西方历史要复杂高深的多


“孔子说的‘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什么本意!” 马宁远低着头默默地站在那里。 胡宗宪:“孔子是告诉世人,做事时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

原来“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这个意思,这不就是“第一性原理吗”?又一个东西方文明殊途同归的例子


“他们拿你的命换银子,拿浙江那么多百姓的身家换钱,你还得死心塌地地保他们,还要说是为了朝廷,是为了国策!什么国策,什么改稻为桑,赚了钱,有几文能进到国库?”

朋友们,看问题要看到本质,不然就会被PUA


“决了堤,你要杀人,我把李玄也给你送来了,你还想怎样?胡部堂,你们做地方官的可以这山望着那山高。我不行,我头上只有一片云,我这片云在宫里!你可以不买阁老的账,我可是归宫里管!翻了脸,自有吕公公跟皇上说去。”

你能从政治和历史中读出了“不得已”三个字,就是真的读懂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就是为什么凡是限制信息传播的政府,我们都应该报以警惕。这也是为什么透明度,是衡量政府清廉程度最重要的指标


嘉靖:“朝廷也就是几座宫殿几座衙门罢了,饭还是分锅吃的。”

人类历史上有很多的独裁者,我们都倾向于去blame这个独裁者本身。但是事实上,没有人可以单凭自己一个人统治整个国家。独裁者能出现,是因为身边有一群“帮凶”。这群帮凶有些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有些则是独善其身。所以当我们责怪独裁的时候,也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反抗过


“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剿倭要靠他,抚住百姓不造反也要靠他。不能让他累死,更不能让他愁死。国库没银子,得靠严世蕃他们去弄,八分归国库两分归他们朕也认了,七分归国库三分归他们朕也忍了。他们要是还想多捞,连个胡宗宪都不能容,逼反了东南,朕也就不能再容他们!裕王派到胡宗宪身边那个谭纶要保,看住他们,可人还是少了”

回顾历史,我们总是觉得一个个皇帝都弱爆了,但是皇帝也摆脱不了“不得已”三个字


书里描述的那个年代很多的糟粕,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的文化,这都得有500多年了


严嵩:“《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按理说,人生在世,难报之恩就是父母之恩。可有几个做儿子的作如是想?十个儿子有九个都想着父母对他好是应该的,于是恩养也就成了当然。少湖,你我都是儿孙满堂的人,你应该也有感受,父子之亲只有父对子亲,几曾见子对父亲?”

所以呀,如果生孩子的目的是指望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什么,那恐怕是要失望了。生孩子这种事情,适合资源和爱都过剩的人去做


明朝取士,沿袭前朝故例,考的不只是文章,还有相貌,所谓牧民者必有官相,无官相则无官威。因此在取士时,有一个附加条件,其实也是必然条件,就是要相貌端正,六宫齐全。譬如面形,第一等的是“国”字脸、“甲”字脸,“申”字脸;次等的也要“田”字脸、“由”字脸。官帽一戴,便有官相。倘若父母不仁,生下一张“乃”字脸,文章再锦绣,必然落榜。


“哪有那么多规矩。”海瑞手一挥

大家都只看到了海瑞的勇,但是其实他非常的懂得迂回和妥协


杨金水双手捧起了沈一石面前那杯酒,递了过去:“我们这些人从小就没了家。做了这号人,讲的就是两个字,对上面要忠,交朋友要义。老沈,我没有交错你这个朋友。喝了它,再说。”

太监是一群可恨的人,也是一群可怜的人。可怜和可恨这两个品质总是如影随形。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学会了收起自己的圣母心,不再可怜任何人,因为每个可怜的人都有造成他们可怜的可恨;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生活在爱与温暖中,ta不会变成让人可恨的人,一个人的可恨也是被过去的可怜所塑造的


“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


“我大明拥有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清廉自守,开丝绸、瓷器、茶叶通商之路,仅此三项即可富甲天下,何至于今日之国库亏空!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沈某今日之结局皆意料中事。然以沈某数十年备受盘剥所剩之家财果能填补国库之亏空否?”


中国文化有一个弊端:公私不分。家里本来是讲私情的地方,但是父母对子女却像是上级对下级;朝廷、工作的地点,本来大家是来挣钱的,但是上级和下级却强调师徒、君父之情,一点都不professional。所以说做中国人难呢


“圣人的书,都是给人看的,拿来办事,百无一用。”

书本里的东西看看就好,关键是实践


“他立时明白了海瑞在家里的处境,寡母性情古怪,夫人久受压抑,而海瑞又是极其纯孝之人,为了顺从母意,夫妻间平时关系自然就淡薄了。”

海瑞:“是。孔子的意思是说,父亲如果有了敢于直言的儿子,就不会做出不仁义的事情。所以当父亲做出不义的事情,做儿子的不可以沉默,应该向父亲婉言劝告……”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中“人情”真的太压抑了


“好在房梁的每根横梁上都吊着一块用水竹织成的三尺见方的“吊扇”,一共四扇,串在一根小指粗的丝绳上,丝绳又都卡在横梁的红木轱辘上,绳头垂下来正被那个胖太监捏着,一下一下地拉,四扇“吊扇”便同时前后扇动,轻风徐来,岂不快哉!”

现在机器做的事情,其实以前都是人做的。科技的发展,让人类社会从奴役同类变成奴役机器


1566这个时间刚好对应西方文艺复兴的尾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