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repreneur] 聊一些Meta工作的初体验

以小见大的聊三个topic:什么是一个好的CFO;AI是如何影响industry和Meta的;PM的工作体验

Topic 1: 从小处着手,理解CFO的工作职责

Meta在一些地方还是很慷慨的。

入职之前,会给所有员工选择自己device的自由,除了选laptop之外,还会让你在最新款的iPhone和pixel挑一个,并且会配一个新的电话号。

我选了pixel是因为1)像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从全球的角度来看,Meta的大部分用户都在Android上而不是iOS上,PM需要贴近用户;2)之前从来没有用过Android,而PM需要了解整个industry。(这里顺便跑题的说一下Android的使用体验,三句话总结:90%和iOS重合;在一些细节上比iOS的功能更加强大;但是整体不如iOS优雅和简洁)。

入职之后,当我意识到我build的产品既有Android用户也有iOS用户的时候,我立马又order了一台iPhone 16(也可以再配一个手机号)。所以你可以看到拿着3部手机的我,一部生活,一部工作,一部测试。

然后每两年还可以update一次手机。

以Meta的员工体量,光给员工配手机这一项的支出,一年的cost就要将近1亿美金。


与之相对应的,在一些地方又很不断的压缩投入。

入职之后我和在Meta待了很多年的员工聊天,他们说,自从新的CFO上台之后,公司的各种benefit一砍再砍,现在和几年之前比,已经差的非常非常多了。

补充一些背景知识:一直以来,因为privacy以及在social network面临的强竞争,Meta是所有的科技巨头中股价波动最大的公司。在2022年末的时候,Mark宣布往Metaverse转,甚至为此把公司都改名为Meta,整个投资市场都不看好;而且当时恰逢疫情过后,科技行业从疫情带来的小高潮回落。两样东西加在一起,让当时的Meta股价一度跌到$100以下。

虽然现在Meta的风头很盛,但是在2022年末的那个时间段,用风雨飘摇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所以Meta的CFO接手的是一个,以在当时的角度来看的,烂摊子。

但是Susan上台之后,大刀阔斧的改变,大规模裁员,hiring freeze,砍公司的benefit和cost,增加公司作为business的运转效率,最后反映在来非常好看的财务报告上,并且还能够源源不断的给Mark的梦想输血。Meta的股价从$100到$700,Susan真的是居功至伟。


我一方面说Meta慷慨,一方面又说砍cost,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就是我想说的重点,什么是一个好的CFO?一句话总结就是,知道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尽可能的把公司对钱的使用效率提升到极致。你在乎的是花钱的ROI,而不单单是investment(比如只会省钱的CFO),或者是R(比如乱花钱的CFO)。

你如果注意一下Susan的整体策略就是,在能够方便员工工作、提高员工productivity的方面一分钱都不会省,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让员工舒服生活、或者是休闲,那能砍的都砍掉。因为后者本身的出现就是为了吸引员工,而当下的tech job market是employer的市场,Meta在这里投入没什么意义(低ROI),只要不比其他公司差太多导致影响招聘(差太多会导致招人需要更大的package也会降低ROI)就行了。


再举个例子也能说明CFO的这个思路。

你会发现,Meta对他们看来低产出的员工变得越来越残酷,快速淘汰快速layoff;但是与此同时,你又会发现,Meta对他们看来高产出的员工又一如既往的慷慨,无论是package还是升职。股票账户上躺着好几百万刀的IC比比皆是,我看到非常多的人(其中有很多中国人)在Meta十年从new grad变成director(L8+),你说他们聪明勤奋吧,可是我在tech行业遇到的人,尤其是中国不错学校出来的,几乎每一个都满足聪明勤奋这两个条件。但是有几个十年时间升到director的呢?所以Meta确实给很多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Meta对员工残酷也好,对员工慷慨也好,本质上都是为了让这个business高效的运转。我们不讨论善恶,在商言商,CFO确实做的很成功。

Topic 2: AI如何影响industry和Meta的

入职后我注意到内部的工具非常的完善,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做metamate的tool,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内部的ChatGPT。因为使用了内部的各种文档训练LLM,公司和工作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问TA。我基本不怎么用搜索,也不怎么需要mentor,甚至不怎么需要看文档,直接问具体的问题就好。还可以用metamate改文档,写performance review,甚至还integrate了其他的internal tool,比如和calendar integrate可以帮我schedule meeting,比如和chat integrate可以总结chat里讨论的内容。有一种配了个小秘书的感觉。把最新的LLM技术应用在内部工具上,提升productivity,这才是一个科技公司对待新技术应该有的态度。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实际的工作中有AI的加持,能感受到对效率的提升特别夸张。所以大概就明白为什么AI可以带来科技公司股票涨,但是job marketing非常的差了。AI带来科技公司股票涨,是因为这些公司实打实的给社会提高了生产力,job marketing差,是因为效率高了就真的不需要这么多人了。也许从社会发展的角度AI是有利的,但是放在局部来看,我们可以预见AI会拉大科技领域的“贫富差距”。


接下来聊一聊AI为什么一直都在加持Meta的股价。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Meta的本质其实是一个social platform,而AI利好内容创作,会让整个生态变得更加有活力。AI的技术还远没有成熟,所以在严肃认真的领域,暂时不容易落地应用,但是因为社交媒体的内容创作有非常高的容错率,非常适合AI在初期的落地。比如你看看social media上有多少关于AI的,AI生成的,AI辅助生成的内容,这些都是AI利好Meta生态的proof。AI提升了效率,可是用户来Meta本来就是来玩的,提升的效率并不会减少用户花在平台上的时间,那么ads的营收就不会掉。

作为对比,你会发现Google就是一个反例。我一直都挺喜欢Google的,而且现在还持有大量的Google股票。Google的AI技术很强,也非常快的catch up了OpenAI。而且Google的product portfolio为他们落地AI提供了便利。这么来看AI也应该利好Google才对,为什么反而股价一直低迷呢?本质上是因为相比于Meta的产品都是用户来玩的,Google的产品更多的focus on productivity tool,尤其是最产生现金流的search,AI的出现会极大的减少用户在Google产品停留的时间,这对Google的商业模式冲击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就算Google在AI上成功,也不如现在能赚钱,这才是股价低迷的根本原因。


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AI瞎猫碰到死耗子地解决了Meta的短板。

因为在NLP和search技术上的相对落后,Meta的context understanding也好,检索能力也好,一直都是weakness。但是generative AI这个技术的出现,让大家在这些领域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类似于,电车的出现,让很多在油车上的技术积累没用了。也算是刚好撞到了风口。

Topic 3: 作为PM的工作体验

其实入职之前我还是有点担心的,毕竟reputation不怎么样,但是实际体验远超预期。

整个team的氛围非常的welcome、supportive、warm。比如很多人欢迎你的到来,所有人都非常友好的提供帮助,而且完全感受不到role、title和level的存在,大家畅所欲言。

Team的水平非常的solid,能明显感觉大家都非常专业。比如engineer也有很好的product sense;designer会影响strategy;data scientist有非常好的domain knowledge;和我对接的engineer manager之前是其他公司的skip manager,入职3 weeks就能lead roadmap。这对工作体验非常的重要。相反的,如果在一个让人感觉业余的团队里,你会有一种跟小孩子们过家家的感觉,对待工作很难认真起来。

Team的resource足。不仅有一整个engineer团队,还有DS分析数据,PD设计产品,UXR用户调研,DE构建埋点和data pipeline,甚至还有content designer。非常有利于PM deliver impact,而且还可以很好的把我从细枝末节中解放出来,专注在product, vision和strategy。

同一个PM team的peers都是在Meta很久的人,平均在Meta的时长7年,大家都非常的符合标准,是学习业界标准的好地方。

从产品的角度来讲,Meta基本都是一些ToC的、用来玩的product,不仅普遍更有意思一点,而且对风险的容忍度也更高,可以做很多有趣、大胆的尝试;从culture的角度来讲,Meta重metrics,move fast。这些东西可能对SWE未必友好,但是真的非常有利于PM的发挥。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目前为止人生中满意度最高的工作。工作日每天都在心流中度过,基本都感受不到时间的流动,非常促进多巴胺分泌。

当然了,凡事都有可以继续提高的空间。我现在做的东西虽然也挺有意思的,但是不够fancy。之后时机合适的时候,还是希望能够参与build革命性产品,或者是创立自己的公司。

Comments